通往智慧制造之路,设备管理对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意义

2015-08-24 10:30:46 作者:陆婷婷 来源: 浏览次数:9875

随着企业信息化管理程度的提高,很多企业已建立高效的生产制造体系和科学的质量保障体系,但由于设备管理领域与传统办公软件、ERP软件管理等有较大的需求区分,因此很多企业根据管理发展的需要,提出设备管理信息化需求。
通过设备管理信息化建设,可以帮助企业实现设备、备件信息的信息化管理,达到以下目标:
    1, 设备基础信息共享和动态管理;
    2, 设备专业保全维修计划编制、执行记录、周期性提醒;
    3, 实现备件管理,包括电子申请审批流程、备件采购周期进度查询、备件收发和库存信息资源共享;
    4, 设备故障网络报修(包括外委维修项目电子审批)。 

现有管理模式描述:
    1,从目前目前设备信息备件库存信息的方式看,目前主要采用纸质和Excel方式进行信息台账记录,需要通过信息化方式进行更直观的关联信息管理(如通过设备快速的了解到相关备件的库存情况,二级仓库库存情况,采购情况等);
    2,设备信息与ERP系统中的资产信息有一定关联性,但是由于ERP资产管理更多是从财务角度进行管理,现实管理中,实际使用中的部分设备信息有一些是ERP中未涵盖的信息;
    3,ERP中以资产管理的角度管理,不涉及设备的维修,故障,润滑保养等关键的设备管理工作,因此无法涵盖设备管理的日常工作的信息化需求;另外,设备与备件库存的相关性无法在传统的ERP系统中体现。
    4,备件库存在ERP系统中仅对一级仓库进行管理,二级仓库仍然采用手工记账,同时,目前二级仓库的管理也无法在ERP中体现,因此需要结合设备管理系统中对备件库存进行管理。
    5,传统管理模式下,故障发生时,原来采用电话方式通知维修工段,工段长人为派工后,维修人员到现场派工后纸质记录故障信息。

传统管理模式存在以下管理问题:
    1,信息管理中分散的Excel管理容易导致信息不一致,有些地方进行了更新、有些地方未更新,日积月累,信息准确性存在误差;
    2,信息传递过程中容易出现误差;
    3,部分故障处理因为信息传递的不对称导致处理延误;
    4,维修结果无法进行总结和汇总分析;
    5,维修人员工作量无法汇总评估;
    6,维修中消耗的配件情况无法统计核实;
    7,计划性维护管理较粗糙,容易出现遗漏,延迟等情况;
    
使用设备管理系统为企业带来的效益 :
    1, 促进企业信息化管理改革。设备管理系统实施将为企业进行信息化管理改革、提升企业竞争力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,同时直接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管理效率的提升;
    2, 计划调度科学化。实现设备计划的平衡、资源平衡、时间平衡,提高资源利用率,最大限度消除计划管理瓶颈;
    3, 保障设备顺利使用。实现设备集中计划管理,引入设备维修保养技术标准,实施维修保养计划管理。从而保证设备质量,降低设备故障率和事故率,避免人为原因造成的损失;
    4, 节能降耗。通过管理软件系统的实施,合理降低维修保养成本、能耗和其它各种损耗,从而降低整体运营成本,提高经济效益;
    5, 提供管理决策支持。管理者可随时随地掌握设备使用状况,将一系列客观的数据,通过计算机系统进行科学汇总分析,有利于领导进行企业经营决策。
冠唐设备管理系统的技术特点:
    1, 界面美观,使用快捷;
    2, 支持Excel文件数据批量导入;
    3, 支持连续录入及相同设备快速重复录入;
    4, 用户直接基于Word、Excel设计自定义输出模板;
    5,表格“所见及所得”方式导出至Excel文件;
    6,强大的自定义参数功能,用户可根据需要定义参数,实现功能扩展;
    7,强大直观的交叉统计功能,帮助管理员完成任意格式的设备信息汇总;
    8,清晰的设备、配件、维修等信息关联性;
    9,简洁的设备、配件、维修的树形分类显示和自定义搜索相结合;
    10,智能记忆,自动保存用户曾经录入的信息;
    11,维修保养的数据统计和图形分析功能。

[推荐] [收藏] [打印] [关闭] [返回顶部]

最新文章